在黃驊市一些村莊,以前只能當柴燒的秸稈現在已被當煤用:將秸稈粉碎后,通過秸稈顆粒機壓縮成高密度秸稈顆粒,就成了新型秸稈節(jié)能爐的燃料,不僅可以采暖、做飯,而且少煙塵、無異味。日前,黃驊市在常郭鎮(zhèn)趙子札村召開現場會,部署在黃驊農村至少推廣1萬臺新型秸稈節(jié)能爐,推進農村節(jié)能減排工作。
趙子札村是黃驊市新農村建設示范點,今年在有關部門的指導下,村里購進了
秸稈顆粒機和
秸稈粉碎機,利用政府補貼等政策,動員村民購置了220臺秸稈節(jié)能爐。入冬以來,這些新型爐具以安全、干凈、省錢深受村民喜愛。村民趙洪升說:自家的秸稈顆粒就能當煤用,不僅暖氣燒得燙手,一冬還能省下1500多元錢。
黃驊市農業(yè)局局長趙恩亭介紹,秸稈顆粒采暖炊事是秸稈能源化的新途徑,具有廣泛的社會生態(tài)效益。為推廣這項技術,黃驊市2009年拿出20多萬元補貼資金,在新農村示范村推廣了600多臺秸稈節(jié)能爐,并配備秸稈顆粒機和秸稈粉碎機。實踐表明,將農作物秸稈壓縮成高密度燃料塊代替煤塊,供農戶做飯、取暖,有效解決了農村柴草亂垛造成的臟亂差,減少農村溫室氣體的排放,還變廢為寶,開辟了農村新能源,提高了農民的生活質量。
“秸稈顆粒利用技術對推動農村節(jié)能減排意義重大。”黃驊市市長邊老剛說,一臺秸稈節(jié)能爐年可利用廢棄秸稈2噸,節(jié)煤1.5噸,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.75噸。黃驊市每年有20萬噸的各類秸稈,如果將這些秸稈顆粒利用,將會在節(jié)能減排等方面產生良好的社會效益。今年,黃驊市財政將出資200萬元作為農民購置秸稈節(jié)能爐補貼,在全市農村至少推廣1萬臺秸稈節(jié)能爐,這相當于節(jié)約標準煤1.5萬噸,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.75萬噸。